天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白河又一次登上ldquo安康日报r
TUhjnbcbe - 2021/9/4 17:16:00

“树挪死,人挪活。”白河县城关镇安槐村的贫困户刘道银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刘道银所在的村是白河县2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贫困群众大多居住在后高山,长年干旱缺水、轮耕轮种、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自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城关镇陆续新建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全镇户名贫困群众从后高山搬迁到县城周边或镇村主干道的移民安置社区生活。

“天不亮出工,天黑才回来,一年到头两手空,过日子变成了混日子。”提起以前的生活,刘道银感慨万千,“现在一家子天天各有各的事情忙,日子有奔头。”为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城关镇通过打好“四张牌”,奏响“四部曲”,让贫困群众向“能致富”稳步迈进。

打好“创业就业”牌,奏响“增收曲”

刘道银全家3口人都是劳动力,以前3个人被困在大山里,围着几亩坡地,虽然饿不了肚子,但收入微薄。搬迁到向荣社区后,家里的劳动力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在镇村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刘道银两口在县城租门面做起了早点生意,女儿也把重庆特色小吃冰粉引进到白河,搞起了地摊经济。“我两口卖早点,加上女儿卖小吃一个月能挣一万左右。以前一年到头借钱过日子,现在能攒钱了。”刘道银顾不得多说,忙着收拾碗筷好迎接下一波客人。

跟刘道银一样生活因搬迁发生大变样的,还有幸福村的李秀林一家子。“过去,住在山里除了扛镐头种地没有别的本事,虽然想出去,但上有老下有小,出不去也不敢出去。”李秀林说。

现在好了,自年搬迁到向荣小区后,妻子陈娥在县城的服装厂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像我这个效率,每天能挣一百来块,虽然比外面挣得少,但是能照顾孩子了。”对于现状,陈能娥颇为满足,李秀林也放心到十堰市建筑上做木工,两个人一个月有七、八千的净收入。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城关镇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劳务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成功率。该镇社保站联合各村就业服务站对全镇贫困劳动力逐户逐人采集信息,建立劳动力技能台账,掌握贫困群众劳动技能、是否有外出务工经验等情况,与县内外用工单位对接,分类分批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同时,还利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河又一次登上ldquo安康日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