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相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
摘要云南省具有区位、气候、环境、资源、文化、旅游等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多重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查找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
云南具有区位、气候、环境、资源、文化、旅游等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多重优势。云南位于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达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骨架网络建设,云南正从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同时,云南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特点突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微生物王国”“药材之乡”“香料之都”“生物基因宝库”的美誉,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最为多姿多彩,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和民族医药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云南中药材资源种类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51.4%,民族药资源有多种,民间验方有1万多个。随着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云南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
云南重楼产业化种植基地
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明显。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医药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医疗健康服务、商贸流通等构成的产业体系,以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取得重大突破,发展迅速。云南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中药材种植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建成了滇东南三七、滇东北天麻、滇西北高山药材、滇中民族药道地药材和滇西南南药特色药材五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超万亩,建设了56个“云药之乡”,种植、养殖60余个特色中药材品种。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龙陵紫皮石斛、广南铁皮石斛、程海螺旋藻6个品种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年,全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9户,10亿元以上企业5户,超百亿元企业1户。全省销售额超1亿元药品单品种48个。醒脑静注射液、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牙膏4个医药保健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云南白药系列、血塞通系列、灯盏花系列、生物疫苗等一批云药产品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生物疫苗研发和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疗保健服务业特色明显。涌现出一批特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企业和健康服务机构,形成了以州、市、县、区医疗机构为骨干的覆盖全省乡村的医疗服务网络。远程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基因检测、干细胞诊疗服务快速发展。与云南中药、民族药、旅游、民族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保健养生服务业在国内异*突起。
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全省有5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医药商业百强之列。其中,居全国零售连锁销售第五位的一心堂年销售收入达62亿元,拥有多家连锁机构,覆盖全省乡镇、遍及多个省份。“互联网+医药”起步发展,全省已核准超百家药品信息服务网站,10余家药品交易服务网站。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云南已基本形成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昆明动物所,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所等中央驻滇科研机构,云南大学、昆医院、昆医院、云医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8个。获国家GLP认证机构2个、GCP认证机构6个。2个机构通过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认证。“三七种子种苗”国际标准获认证。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植物化合物库。“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批准上市,引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