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天麻种
近3年来,该合作社累计为贫困户分红9万元,发放务工工资6万余元,惠及51户群众。从年收获天麻0.6万公斤、收入10多万元到年收获1.2万公斤、培育种子近0.4万公斤,获利30多万元……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土专家”董水成带领乡亲们念好天麻“致富经”的坎坷之路。董水成展示自己培育的零代天麻种
因爱结下“天麻缘”“刚开始种天麻,是机缘巧合。”年,董水成的妻子突发神经性偏头痛,饱受折磨,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方求医,偶然获得天麻治头痛的偏方,买天麻给妻子食用后疗效很好,但长期食用的经济成本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难以承受。
董水成(右三)指导村民培育天麻种
“要长期吃又买不起,就自己种吧。”那段时间,县上、镇上只要有培训,他都去参加,不懂就问,晚上睡觉还在琢磨。年,他买了35元的天麻种子,种了10平方米。5个月里,他守在坡上悉心照料,到10月底却只在地角挖了4斤天麻,刨去种子成本,仅获利29元,连功夫钱都没赚到。屡败屡战终成功从年开始,董水成连续3年共投入元,发展袋菌袋天麻种,均告失败,还欠下外债,村民们也说他“不务正业瞎折腾”。“那段时间,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那些致富能人历经多少磨难,却不改初衷最终成功。我这点小失败和那些人相比,根本就不算啥。”董水成感慨地说。
合作社内务工场景年,董水成自费到留坝、西乡等地打工,学习天麻种植技术。年回村又一门心思改良技术。他参观天麻种植大棚,参加技术培训班,听农技专家专题讲座,到县图书馆查阅资料,考取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同时,开辟试验田,把自己制作的菌棒和专家成品菌棒做对比,每天记笔记写体会、积累经验,并与同村有菌种生产技术的何立明共同研究,终于掌握了天麻种植、育种技术。致富不忘乡亲情5年时间里,面对外购密环菌品质低、没有发展资金的困境,董水成千方百计找支持、筹资金、做宣传。年,在各方帮助下,董水成牵头成立佛坪县丰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还跟他学习技术,到合作社务工增收。
客商收购天麻种,董水成当场点验(右一)
“我们跟着董水成学技术还有钱挣,真好。”该村脱贫户何兆荣说。在董水成的帮助下,何兆荣去年种植天麻收获公斤,创收2万元,务工收入元,今年他放弃外出务工,在家一门心思学技术种天麻。脱贫户何立明去年种植天麻平方米,收获商品麻近1万公斤,获利近20万元,今年打算再增加平方米扩大规模。绿水青山奔小康“我想带动乡亲在西河两岸的坡地上种天麻,让天麻帮大家都富起来。”富起来的董水成不忘乡亲,毫不保留地教给村民天麻种植技术和要点,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