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在赤水丹霞石上
年某日,廖晓康踏上前往深圳的航班,他内心激动又忐忑,一个机会正摆在面前,这个机会或许能让他彻底翻身,但也可能只是又一次空手而归,无论如何,他必须紧紧抓住,再放手一搏。
揭晓答案只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深圳会面之后,这位经朋友介绍来的浙江商人对他的金钗石斛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投资。当然,对方也提出了条件:控股。廖晓康回答得十分干脆:“如果你对金钗石斛真的有浓厚兴趣,你控股我也不介意。”廖晓康放弃了控股,却换来了生机,他坚守了近10年的金钗石斛产业终于迎来转折。10年……从江苏辗转回贵州,从药品销售转为中药种植,这10年与年轻时在外拼搏的10年相比更让他刻骨铭心。赤水市信天中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晓康廖晓康生于贵州道真自治县,父母都是医生,良好的家庭氛围将他培养得十分优秀,年考入大学,学习的是当时鲜少人选择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工企业,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从商,年便进入江苏省的一家知名企业做药品销售。上世纪90年代的药品销售是个“来钱快”的行业,只干了不到5年,他就用多万积蓄购入了一台名牌车,春风得意的日子让他自己都一度认为从此会在江苏扎下根。然而时过境迁,到了0年,药品生意越来越难做,他也渐渐失了兴趣,恰好老家道真传来招商引资的消息,他决定给自己转个型。廖晓康开着名牌车回家,一时间风头无两,他看好刚兴起不久的天麻产业,投资多万广种天麻,谁知等到收获时,天麻种植技术得到突破,这种名贵药材也变得不值钱了,价格从元一公斤极速跌到15元一公斤,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竟都打了水漂。信天公司建设的第一个育苗基地
这次投资失败给廖晓康的打击不小,然而遵义市分管农业的一位领导给了他另一个建议:投资赤水特产金钗石斛,并热心为他引见了当时的赤水市市长。在古代医药典籍中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金钗石斛与天麻有本质区别,天麻只要有适宜的环境皆可种植,但金钗石斛只适宜在赤水的丹霞石上生长。丹霞地貌并非赤水独有,但放眼全国,只有赤水的丹霞石处于青年期,其湿度和松软度是独一无二的,加上赤水的高温、高湿度气候,综合各种条件才能种出金钗石斛。也就是说,金钗石斛仅赤水可种,当地的丹霞地貌和气候条件是这一产业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别处即使复制了技术,品质也无法与赤水金钗石斛相比拟。经历反复试验,信天公司突破种苗驯化技术多次考察之后,廖晓康认定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3年,他留在了赤水。没有一件事的起步是容易的,更何况他要把这种曾经差点濒临灭绝的野生石斛发展成规模型产业。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繁育种苗。在赤水市旺隆镇,廖晓康流转土地建起第一个驯化苗基地,铺上丹霞石块,再装上钢架大棚和自动喷灌系统,模拟出野生石斛的生长环境,采用分蔸和扦插技术进行栽培,然而产量都不够理想。那几年中,他几乎跑遍了全国的知名科研院所,四处寻求新的育苗技术,最终找到一家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探索出更新的培育技术,攻克了育苗难题。然而石斛生长对环境要求极高,科研单位给出幼苗瓶育到移栽进驯化大棚的时间是3个月,可真正按照理论操作后却发现并非如此,那一批幼苗几乎全*覆没,廖晓康和他的团队又将幼苗瓶育时间延长至半年,移栽后仍然只有40%左右能存活,他索性将时间延长至1年,移栽后又在大棚内驯化2年,直到石斛苗足够茁壮,才移栽到野外真正的丹霞石上。信天公司提出的企业口号这次探索终于成功,紧接着又迎来新的问题。移栽后的石斛需要在丹霞石块上固定一段时间才能扎下根,如何固定?在平坦的石面上,他们用一些碎石块把脆弱的细根压住,而在斜面上则用牛粪或者泥巴糊起来,显然这是不够牢靠的办法,一场大雨,那些牛粪和泥巴都被冲刷得一干二净,之前流过的汗水都是白费力。廖晓康和他的团队绞尽脑汁,终于在房屋装修中用于固定线路的钉子上获得灵感,把钉子钉入松软的丹霞石上,即可牢牢固定住那些脆弱的石斛根。仅这个看起来轻而易举的改变,他们也用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解决方案。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季节的要求,一旦失败只能等来年再来,廖晓康所做的这些探索差不多耗费了他三四年的时间,而石斛从一棵在瓶中培育的幼苗,经历两次移栽,最终长成成熟可收割的石斛,总共需要8年时间,仔细算起来,这个产业投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都像是一个无底洞。野外种植基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年,廖晓康仿佛陷入沼泽之中,连续几年来他已经投入了数千万元,如今好不容易攻克了技术难题,下一步发展却难以为继,如果仅仅是卖苗给农户种植,他们负责收购再另找销路,所回收的资金根本无法抚平这些年的投入,必须布局下一步发展,建设野外种植基地,才能实现更高的收益。建设野外基地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这对当时的廖晓康而言已是天方夜谭。每天早上醒来,各种账单、欠款以及尚未发放的员工工资,像几座无形的大山向他迎面压来。那段时间他给公司30多个员工开了很多会,说了很多故事,谈到红*长征精神,“我们也马上要到‘延安’了。”他不断安慰员工,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心理暗示——一定不会输的。金钗石斛仅能在赤水特有的丹霞石上生长在长达2年的时间中,廖晓康几乎没有一个夜晚睡得安稳,白天忙起来思绪都收着,到了夜深人静时,那些焦虑就像被释放的笼中怪物,一股脑全都涌出来,“明天又该怎么办?吃饭怎么解决?银行贷怎么解决?有员工想辞职怎么办?很久没有给家里钱了,又该怎么办?”这些问题被丢入黑夜之中,在空中打了个转又钻回他脑子里,没有答案,只在脑中反复盘旋。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廖晓康变卖了那辆曾让他风头无两的名牌车,驾着一辆便宜的代步车出现在各个场合,想尽办法认识更多的投资人,或是找所有的朋友开口借钱,甚至连大学同学聚会时都不忘推荐自己的石斛。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已经“魔怔”了,有朋友劝说:“不要再投了,该认输就认输,该走就走,人总有犯错的时候,认识到错误就好了。”也有朋友直接拒绝借钱给他:“你再说什么我也不会借给你了,再借就是把你往死路上送,不借可能你就放弃回到江苏去干老本行了,说实话,你这个周期太长,投入太高,不可能有前途。”“不,我还没有输,我马上能到‘延安’了。”那些瓶子里幼小的石斛种苗,像一个个小小的信念支撑着廖晓康,年,果然让他“熬”到了一个对金钗石斛产业有浓厚兴趣的企业家。如今廖晓康和他的公司已进入将产品广泛推向市场的新阶段那趟深圳之行最终为廖晓康的石斛产业扭转了局面,上亿资金注入,他带着那些翠绿的“仙草”走进一个新的阶段。在赤水市的元厚镇、长沙镇、旺隆镇、复兴镇、白云乡、官渡镇、丙安镇、石堡乡等地,金钗石斛野生种植基地像一块又一块拼图,把他梦想中的景象拼凑完成。他要抓紧时间再推动产业进入另一个新阶段。年,公司在赤水市经开区拿下一块地,耗时3年建设加工厂,从全国各地请来高手进行设计、搭建全新的公司构架、组建营销团队。新的10年一晃而过,在野外基地种下的石斛陆续收获,工厂开始正常运转,金钗石斛花、金钗石斛粉、金钗石斛颗粒等产品陆续推出,公司也把市场的触角伸向长三角一带,建立起营销中心,并推出“我有一亩石斛”的销售模式。珍贵的金钗石斛为赤水市的贫困户带来收益随着石斛产业的壮大,公司建立起“中药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公司野外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多户,余名贫困群众参与种植金钗石斛,农户们自己发展的石斛种植面积高达5万多亩,而公司自己建设的基地有4万亩左右,整个赤水市的金钗石斛种植规模已达9万多亩。如今,廖晓康的人生和他坚持了近20年的石斛产业已步入又一个新阶段,集团定下目标:5年内把金钗石斛打造成百亿级产业,推动10万亩金钗石斛基地认养完毕。而即使到了现在,在那座现代化工厂里仍然开辟了很大一块实验基地,基地内整齐布满一个个试验区域,有的铺满鸡蛋大小的丹霞石,有的装满了碎砖块,有的则是锯木面,不同材质的苗床上种出的石斛表现不同,研究人员每天观察、记录,探索着更多新技术。廖晓康的公司取名为“信天”,他坚信诚信是做中药产业的根本,而在他这跌宕起伏的20年里,其实还有一种支撑产业活下来、走出去的信念,这种信念能在石头上种出花来。来源:天眼新闻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彭芳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