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64岁的药农李棉友忙着运输坡地上收获的木香。开车行驶在去年修成的产业便道上,他格外高兴。“修路说要占我2亩地,我马上就同意了。果然,路通之后一切都方便了,再也不用我生拉硬扛了!”
然而,泉秀村处处都是悬崖峭壁,上山下山都不是一件容易事。71岁的唐绍权现在还记得以前翻山采挖木香的情形。“天亮时背着上百斤重的生活用品上山,要7个小时才能到山上。几个月的采挖结束后,又得一趟又一趟地背着上百斤重的木香下山。”
此外,过去村民“单打独斗”,经常遭遇药商压价,好木香卖不到好价钱。
年,通往泉秀村的15.2公里盘山路全面拓宽硬化;年,泉秀村七里坪木香基地产业便道修成。与此同时,泉秀木香种植股份合作社成立,与太极集团等中药材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统一销售木香。
“现在大家抱团取暖,价格稳定,许多贫困户成功脱贫,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5万多元。”泉秀木香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谢国友说,年,合作社成员达户,其中贫困户82户,都已实现了脱贫摘帽。
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说,“宝贝”能出山仅仅是产业脱贫第一步,要想让库区药农真正依托中药材稳定脱贫致富,就必须拉长产业链,深度挖掘中药材附加值。
如今,在开州区浦里新区,一个规划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已有荣康堂药业、天致药业等16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此外,围绕三峡库区道地中药材,越来越多的交易博览会、中医药学术论坛、中药材研究院正在库区集聚。
今年11月6日,第二届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在开州区举行,来自国内北京、上海、四川、安徽等省市,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知名企业,与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现场签订50个项目,涉及签约金额达亿元。博览会期间,重庆三峡中医药研究院挂牌成立,将为三峡库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峡库区不仅有治病良药,还有脱贫良药!”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房书亭在博览会上说,借助国家产业脱贫大*策,古老的中医药产业一定能给大山深处带来更多新的致富希望。
来源:新华社记者陈国洲陈青冰/文刘潺/图
排版:寇梦楠
编辑:赵洋艺
审核:欧阳美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