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在云南,不可错过的过桥米线气锅鸡
TUhjnbcbe - 2025/5/20 18:53:00

嗨!大家好,今天小言来给大家盘点美食啦!

云南过桥米线——选料考究,制作精细

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汉族小吃,属滇菜系。在云南,米线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真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均极可口。过桥米线起源于蒙自地区。过桥米线汤是用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的。

过桥米线的特点就是汤料上覆盖有一层滚油,油有保温的功能,所以米线虽然放置时间过长也不会变凉。制作米线的材料还有油辣子、味精、胡椒、盐等调料和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用水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等主料,以及豌豆尖、韭菜、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等辅料。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用水略烫过的米线。再用动物油封面,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云南过桥米线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传说蒙自城的南湖在古代时风景优美,常有文人墨客在这里挑一僻静之地专心读书。本地有位杨秀才,为了参加科举,也经常去湖心亭内刻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去给他送饭,以便让他心无旁骛。但是秀才读书刻苦,经常会忘了吃饭,等到想起的时候,饭菜都已凉透了,没办法他只能吃冷饭凉菜,以至身体日渐不支。

他的妻子心疼丈夫,便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让他补补身体。等到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地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佳,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

从此杨秀才每天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而且鸡汤营养十分丰富,他的身体也更加健壮,学习效率也增加了不少,最后考中了进士。当地人听说了之后,不少人都效仿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为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制作比较耗时,需先将鸡鸭去内脏洗净,同洗净的猪骨一起入开水锅中略焯,去除血污,然后入锅,加水焖烧三小时左右,到汤呈现乳白色时,捞出鸡鸭,取汤备用。

然后将生鸡脯肉、猪脊肉分别切成薄至透明的片放在盘中,乌鱼肉切成薄片,用沸水稍煮后取出装盘,豆腐皮用冷水浸软切成丝,在沸水中烫两分钟后,漂在冷水中待用;韭菜洗净,用沸水烫熟,再将葱头、芫荽用水洗净,切成0.5厘米长的小段,分别盛在小盘中。米线自己做很麻烦,可以去超市买一些成品。

食用时,用高深的大碗,放入一些鸡鸭肉,并将锅中滚汤舀入碗内,加盐、味精、胡椒粉、芝麻油、猪油或鸡鸭油、芝麻辣椒油,使碗内保持较高的温度,汤菜上桌后,先将鸡肉、猪肉、鱼片依次放入碗内,用筷子轻轻搅动即可烫熟,再将韭菜放入汤中,加葱花、芫荽,接着把米线陆续放入汤中,也可边烫边吃,各种肉片和韭菜可蘸着作料吃。

云南气锅鸡——既是美味,又是食疗

上品气锅鸡是云南的特色名菜之一,早在清朝时就已出现此菜。制作此菜的工具则更是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间流传。

当时在建水一带有一种别致的土陶蒸锅,叫气锅,就是专门用来蒸食物的。气锅鸡是云南独有的高级风味菜,它以烹制特殊、鸡肉滋嫩、汤汁鲜美、原汁原味、芳香扑鼻、富于营养而广为流传,在国内外均享盛誉。气锅鸡的烹饪方法很特殊,做工也十分讲究,要求认真掌握好选料、制作、药材的炮制配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主料用的是壮母鸡或阉鸡,宰杀去毛洗净切块,同时加入精盐、姜片、葱结,放入汽锅。

然后,用能盛五公斤清水的砂锅一只,把气锅安放在砂锅上,接触处用白棉纸和面浆封好,避免漏气。将砂锅置于旺火上烹四小时,至肉扒骨离,拣去葱结和姜片即为可口美味之肴,入席食用。此菜在制作时气锅下放一盛满水的汤锅,然后把鸡块放入汽锅内,纯由蒸汽将鸡蒸熟。此菜汤汁为蒸汽凝成,保持了原汁原味,肉嫩香,汤清鲜,实为人赞叹。

此后气锅鸡渐传渐远,脍炙人口。当时还十分流行药膳版的气锅鸡,但是制作田七、虫草、天麻气锅鸡必须掌握好药材的炮制和用法,非一般人能习会。田七是云南特产名贵药材,内在成分与人参相近,不仅具滋补作用,而且对于冠心病有良好的疗效。田七气锅鸡的吃法是将田七用油炮制后,舂成细面,用气锅鸡汤吞吃,效果最为显著。也可于气锅鸡烹熟时,在汤里放上适量的熟田七粉,再上桌取食。虫草也是云南出产的名贵中药材。

用它来烹制气锅鸡,首先用清水淘洗凉干,放入油锅中微炸后再放入汽锅内与鸡肉同时烹熟。食味清香回甜,食后补益人体,有润肺补肾、治虚痨咳血和老人虚弱盆血之效。气锅鸡内还可配上天麻、淮山药等补益中药材,成为效用不同的滋补佳肴。其实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气锅鸡在滇南一带就已十分流行。相传是监安府一个名叫杨沥的厨师发明的。

有一年皇帝巡视监安,一应饮食起居都由当地负责,当时的知府为了取悦天子,便发出布告征求佳肴,选中的将给予重赏。杨沥的家便在此地,当时他的老母病重,但却无钱请大夫,为了得到重赏,他综合了当地的一些烹调方法,创造了一道燕窝气锅鸡应征。不料最后气锅被盗,杨沥差点被杀头。幸而皇帝问明真相,免了他一死。让他重新预备器具,重做了一锅。皇帝吃后极为赞赏,赏给他很多钱财。从此,气锅鸡名声大振,成滇中名菜。

后来昆明福照街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气锅鸡的饮食店。为了招徕顾客,这家饮食店极力改进烹制方法,在气锅鸡中配加云南特产的名贵药材田七、虫草、天麻等,使鸡汤更加味美鲜甜,既增加了营养和医疗作用,又别具一种风味,发挥了气锅鸡营养丰富、滋补强身的优点。此后,田七气锅鸡、虫草气锅鸡、天麻气锅鸡成为云南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这家气锅鸡饮食店就取名为培养正气馆。解放后,培养正气馆改建为东风餐厅,专门供应各种气锅鸡。当年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时,招待他的宴会上就有这道名菜。

今天的美食盘点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见!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云南,不可错过的过桥米线气锅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