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打拼,现在带动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心里更开心了!”在清镇市黔林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消毒间内,王林正与几名工人忙碌地搬着菌包。
作为土生土长的站街人,王林小时候家境清贫。为改变家里生活条件,十三四岁的他外出务工,拉砖头、挑泥浆,只要是自己能做的活都去揽来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头脑灵活的王林改行学厨艺,在贵阳市大西门租店铺卖肠旺面,当起了小老板,员工24人。
讲解菌包消毒及接种
“那时候,人年轻,有冲劲。当时月租金高达元,可肠旺面每天能买出两三百斤,毛收入一天最少也有到元,每天纯利润余元,年纯利润超过万元。”谈起那几年生意火爆,王林面露微笑。
时间到了年,受“非典”影响,王林的肠旺面生意发生断崖式下滑,每月亏损1万元至2万元。坚持了5个月,王林最终放弃,并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年,王林看好中药材种植商机,于是用心学习研究中药材特别是天麻的种植技术,并在百花湖租了1万余平方米场地专门种植天麻,年利润近30万元。
讲解天麻种植
年,听闻百花湖有一个来自站街的人在那边种植天麻成效显著,站街镇于是组织人员前往参观,并劝说王林回家乡发展:“你是站街的人,在外创业这些年也有经验,不如回到站街发展,带动大家一起干!”
一语惊醒梦中人!出来打拼了这么多年,却差点忘了自己来时的路!王林决定回乡发展,生产食用菌,同时将村民闲置的亩山林、荒坡和80多亩地承包过来种植天麻、灵芝和食用菌,合作社也组建而成。
发放工人工资
合作社用村民们的亩闲置山林荒坡种植野生菌,承包费每亩每年30元,村民们每年按各户林地占比共分收益元。林地里的种菌期和采菌期,参与种采菌的村民每人每天有收入元左右,月收入元至元,林地又得到有效管护。基地正常情况,每天能吸纳30多人打工,种采菌用工高峰多达多人,每年开出的民工工资多万元。村民罗贤会坦言:“以前在外边打工,照顾不了家庭。现在好了,可以在家门口的合作社里做活路,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
王林向笔者算了一笔帐,田地用于种羊肚菌,平均亩产生菌斤,每斤价格60元左右,亩产年收益可达1元左右。
采收羊肚菌
王林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年6月,连绵一个多月的大雨让地里长势良好的天麻种被泡烂,损失约四五百万元。而年冬天的一场冰雹又让田里的羊肚菌颗粒无收,损失惨重。即便如此,王林始终没有灰心。
年,王林成功当选了站街镇人大代表。身份的转变让王林更加坚定以产业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和潜心专研,王林种植的羊肚菌、天麻、灵芝等产出越来越喜人,品质也不断提升,合作社效益持续提升,年利润60多万元。杨焦
编辑罗昌
编审孙晓蓉田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