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黔东南州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保驾护航
TUhjnbcbe - 2024/9/2 17:38:00

走进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一栋栋漂亮的房屋林立,近年来,村民们靠种太子参走上了致富路。“走到田边地头看一看,你就会知道太子参的价值。”彭福蓉是牛大场村种植大户,从年开始发展种植太子参,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销售渠道后,她开始多渠道发展,不仅种植太子参,还成为中药材收购商,每年从农户手中收购数百吨太子参。

“去年我种植了60多亩太子参,从农户手中收购了多吨。”彭福蓉说,今年有20多个固定工人包装太子参,有的工人一个月能赚几万元。

立足资源禀赋,牛大场镇牛大场村着眼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水平,重点发展太子参中药材产业,大力支持太子参“一村一品”发展,推动全村农户产业发展水平及收入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镇太子参产业的蓬勃发展与黔东南州扶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好政策息息相关。”牛大场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黔东南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组织地方标准、指导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制修订,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地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由黔东南州主导编制的《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和《太子参种子、种根》两项国家标准于年5月21日正式发布,实现主导编制国家标准“零”的突破,填补国内太子参标准的空白。

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林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黔东南组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和州级地方标准,目前,制定发布现行有效的省级地方标准51项、州级地方标准项,有力支撑农林种植养殖、手工业、旅游服务、公共服务、节能等领域产业发展。

黔东南还围绕“苗侗山珍”“酸汤”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指导社会团体制定团体标准。制定发布“苗侗山珍”通用要求、食用种植业产品、食用畜牧产品、食用淡水产品、加工食品5项团体标准,指导黔东南茶油、腌肉、腌鱼团体标准文本编制,倾力打响“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形象;该品牌产品涵盖39个地标产品,余种产品,远销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预计销售额达3亿元。制定发布《凯里酸汤红酸汤》《凯里酸汤白酸汤》及其生产技术规程4项团体标准,首次提出对酸度调节剂的限制使用,有效解决酸汤产品发酵时间长等问题,推动酸汤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酸汤品牌。

近年来,黔东南州推进台江西红柿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和雷山乌杆天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动成效明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现,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其中,雷山乌杆天麻种植面积达2.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54个行政村,该县注册天麻企业、合作社15家,种植大户余户,从业人员达余人,带动就业1余人,全县年产量达吨以上,年产值万元以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钺洁)

1
查看完整版本: 黔东南州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