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
地处古代西南丝绸之路要冲的荥经
古称“严道”,以砂器闻名
所产的砂器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在两千年的不断变革中
荥经砂器从单纯作为生活用具的砂锅
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品
在中国陶器史上留下了古朴美丽的一页
#荥经黑砂#
荥经黑砂甲天下(图源图虫)黑砂之乡
◆◆◆◆
荥经砂器主要原料是产于
荥经县古城村特有的一种黏土
俗称“白善泥”
而荥经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
地处雅安市中部腹地
大相岭北麓,青衣江支流荥经河流域
地理位置介于
北纬29°29′~29°56′
东经°20′~°56′
荥经县全域旅游图(图源:寰宇旅图)荥经县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是全国日照低值地区之一
阴天多,日照少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湿润的气候
特别适宜自然阴干泥料
荥经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主要是褶皱、断层作用
形成的构造地貌
全县可分为四个类型
即高山区(海拔米以上)只有西部牛背山
中山区(海拔米至米)
县境内四周均属此类地貌
低山丘陵区(海拔在米以下)
相对高度不到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阶地和平坝区,在海拔米以下的河流两侧
荥经砂器那些年
◆◆◆◆
荥经砂器的制作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严(庄)道时期。
即将烧制的砂器半成品(图源:荥经文旅)砂器生产过程中火候调控(图源:荥经文旅)小作坊里产出大市场(图源:必应)岷山庄王领地(庄道)北与临邛(今邛崃)为邻,是当时西南地区重要的边关重镇、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也是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事要塞。
火与土的艺术(图源百度)岷山庄王时期,陶工利用严道城附近分布的一种独特黏土作原料,烧制出了黑砂陶器,一直沿袭至今,这就是“荥经砂器”的历史起源。
荥经河畔荥经城(图源:航拍四川)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汉后期,南方丝绸之路商道沿线因长期战乱逐渐被废弃,地处西南边疆的严道城也逐渐萧条冷落,进入一段相当封闭隔绝状态时期。
宜兴紫砂陶(图源:百度)在此期间,其他地方的陶器制作工艺不断发展、提高,多数发展演变为器物外层施釉焙烧工艺。
制造中的荥经砂器(图源百度)而严道古城的制陶工匠们在这一历史时期也在不断发展中,在与外界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经过不断革新探索,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陶器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砂陶——砂器。
缘起荥经砂器
◆◆◆◆
荥经县砂器阴干(图源贴吧)我们常说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的统称,在自然科学分类中属于硅酸盐范畴,生产工艺都包括选矿、风化、粉碎、研磨、配料、制坯、装饰、干燥、施釉、焙烧等工艺流程。
黑陶艺术品(图片中国民族建筑网)荥经砂器属陶器,按其分类属夹砂黑陶,和其他地域的陶器一样,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粗糙到精美的发展过程。
荥经砂锅(图片民俗与纪实论坛)制作“荥经砂器”的独特原料,是在严道古城遗址附近广泛分布的一种沉积黏土——白善泥,在白善泥中掺入未烧透的煤渣加工粉碎制成黑砂,用这种黑砂烧制的砂锅抗腐蚀、耐酸碱,烹饪时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鲜美及营养成分,熬药也可最大限度保存中药药性。
荥经砂锅(图片民俗与纪实论坛)荥经砂器烧制一直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
关于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
1.粘土原料加工工艺流程:原料开采→风化→拣选→粉碎→干燥。
2.荥经砂器制备工艺流程:
(1)配料→球磨→过筛→陈腐→注浆成型(泥浆)→晾坯→装饰→打磨抛光→烧制→取釉→检验→包装。
(2)配料→球磨→过筛→陈腐→真空练泥→手工、机械成型→晾坯→装饰→打磨抛光→烧制→取釉→检验→包装。
3.工艺技术要求:
(1)制泥:采用产地白善泥露天存放,经风化淋浊、晾晒,按比例混合独连碳二道煤加水经球磨、过筛、陈腐、搅拌,暗房陈腐15天,所得泥浆用于注浆成型,而手工和机械成型用泥料还需再经真空练泥和陈腐。泥的细度按产品需要选择过80、、、、目筛余≤1%的范围内;泥料的可塑性指标≥2.5。
(2)成型:手工成型、机械成型或者注浆成型。
(3)晾坯:成型后置于8℃至25℃的阴凉通风处晾干,切忌阳光直晒。
(4)装饰:以雕刻为主。
(5)打磨、抛光:对干坯表面粗糙的表层进行粗磨,然后用琥珀棒或牛角片细磨深加工,再进行精磨。
(6)烧制:将精磨的干坯置于温度为1℃至℃的馒头窑内烧制,烧成过程中掌握升温曲线、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的控制,着重把握缓烧,平烧、快烧三种烧成技法的结合。
(7)取釉:待胚胎充分烧透后,用顶端带铁钩的长杆挑入还原坑(俗称烟熏窑或取釉坑),加入杉树枝或松木锯末并快速密闭坑口,让高温的坯胎与其产生“闷燃”,通过“闷燃”过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在高温状态下使胎体表面的氧化层强制还原后,器物自然冷却。
(8)出炉、检验:自然冷却后的制品即可出炉,经检验后按照质量等级分类存放。
馒头窑下逐渐成型的黑陶砂器(图源百度)烧制荥经砂器最大的功力体现在入窑与出窑
砂土经过烈火的淬炼
那是真正土与火碰撞出的艺术
神秘的窑火如光一般
摸不透、抓不住、不同时间截然不同
但它会馈赠时间的主人
长时间的练习、研究
如交友般熟悉它的“性格”
便能利用它的莫测变化完成作品
独一无二的作品
正在烧制的砂器(图源必应)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今独特的制作工艺体系,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技艺:
一、窑具至今仍采用较原始的平地窑焙烧,口袋窑取釉,保留了早期黑砂陶器的制作方法。
二、采用特殊“取釉”法提高器物硬度,减少吸水性,让化学稳定性较高。这种“取釉”法是荥经黑砂器独特“优点”之一。
三、多数器物仍保留了秦汉时期的特征,具有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地方生活风味的特点。
《泉壶》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最具中国特色金奖”(图源搜狐)荥经砂器古朴、美观、大方
作为生活器具一直沿用至今
其制作古朴,做工精细,烧制考究
工艺要求极高,集艺术性、实用性为一体
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有“土与火的艺术”之称
山水荥经
◆◆◆◆
生产出荥经砂器的荥经县
除了富含丰富多彩的土壤与一心钻研的匠人
海拔相差较大的地势也
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的景点
01牛背山
牛背山海拔米左右
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
使它获得度全方位“亚洲最大的观景平台”
和“绝佳摄影圣地”的美称
牛背山上观赏贡嘎山群峰(图源新浪)牛背山因其壮丽的风景
原始的自然风貌
加上纯天然的“观景平台”
受到了众多登山爱好者的青睐
“金光四射”的牛背山顶(图源:必应)登山而上
牛背山的云海浓密而又匀称
随处可见的瀑布
就如同《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一般
让人有种纵身于云海般的感觉
日出云海牛背山(图源:谭凌)从山顶放眼四周
连绵不断的群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贡嘎山、四姑娘山、瓦屋山、峨眉山
夹金山、泥巴山、二郎山……
可以说登顶牛背山后
川西高原的几乎所有名山
都能在这里一次欣赏完
无愧于“亚洲最大的观景平台”之名
从牛背山观贡嘎“日照金山”(图源:必应)02四人同
世人都说牛背山是摄影胜地
殊不知,在荥经县最西部
还藏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摄影天堂”
——四人同
风云际会四人同(图源:必应)四人同位于牛背山东北直线5公里处
最高峰海拔米
当人们将目光聚焦于牛背山时
四人同正静静地等待有缘人的到来
云海在冬日的四人同山间翻涌(图源:知乎)登顶四人同
你会发现这里有着
终日不散的云海
在山间不断翻涌着
云海日出(图源:知乎)清晨太阳升起之时
第一缕阳光洒落在云海之上
金色的云海更加衬托了日出的壮观
抬头看漫天繁星(图源:知乎)夜宿四人同时
抬头便是漫天繁星
星河闪烁间
仿佛诉说着来自天外的秘密
从四人同看贡嘎山(图源:太平洋摄影网)而从四人同山顶向西看去
贡嘎雪山群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色
更是让人目眩神怡
绝对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观景胜地
03云峰寺
云峰寺享有“西蜀名刹”、“严道奇观”的美誉
云峰寺始建于唐,距今多年
现寺院面积近亩
古寺为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辟支佛道场
以佛教为主兼容“儒、佛、道”三种传统文化
云峰寺航拍全景(图源:郝立艺)古刹气势恢弘,环境清幽
登临此处,顿觉绝尘寡欲
似乎化入了浩渺无际、幻化万端的大自然
有三奇、三绝
三奇为:古楠、神水、太湖石
三绝为:佛塔、风洞、摇亭碑动
桢楠林(图源博客)寺庙及其周围生长着桢楠、银杏等名贵林木
这些珍稀古树以桢楠为主
树干粗壮,高耸入云
最大的要六人才可合围,堪称桢楠王
是西南地区罕见的珍稀古桢楠植物群落
为古刹增添了不少亮色
云峰寺山门雄姿(图源:荥经文旅)04荥经县博物馆
荥经县博物馆年正式成立
初名“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
坐落于荥经县城颛顼文化广场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的藏品种类丰富
馆藏文物5余件/套
包括石器、青铜器、陶瓷器、竹木漆器、玺印等门类
荥经县博物馆(图源荥经县博物馆)其中以巴蜀印章最具特色
“巴蜀印章”有别于传统印章
其特点是没有文字,只有图文、符号
都是铜铸,多数为圆形
少数为方形、矩形、半圆形、椭圆形
个别为“山”形或月牙形
其图形至今也不知其意,无法解读
只好称之为“巴蜀图语”
巴蜀印章(图源四川文明网)05龙苍沟
龙苍沟在荥经县城东南30公里处
总面积.8公顷
山势柔和舒缓
云雾缭绕龙苍沟(图源:航拍四川)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圆润舒展的曲线
景区内有人参沟、龙苍沟、马草河水系
形成丰富的清流、跌水、深潭、飞瀑景观
尤以天生桥瀑布最为有名
龙苍沟叠翠溪瀑布(图源必应)云行雾绕和雪景是主要的天象景观
冬季的冰瀑、冰潭、雪树冰花也自成一景
公园四周峰峦千叠,远眺瓦屋横亘
可观荥经全貌,太湖寺、严道古城遗址
开善寺、红*遗迹等人文景观与森林公园交相晖映
五彩斑斓龙苍沟(图源:必应)06开善寺
开善寺正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寺殿古建筑
正殿位于荥经县城
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年)
古朴端庄的开善寺(图源搜狐)开善寺檐下施七踩斗栱,阑额饰深浮雕
精巧细腻,线条流畅
开善寺正殿既保留了早期建筑风格
又具有地方建筑特征
为研究建筑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开善寺汉画像:《千年一吻》(图源:荥经文旅)07砂器一条街
砂器一条街位于荥经县古城村
距今已有0多年历史
是全国著名的砂器原产地
现已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
中华砂器第一乡(图源:美篇)08大相岭(泥巴山)
大相岭横亘在雅安市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处
平均海拔多米
高耸入云,常年云雾缭绕
冬春时节冰雪覆盖
是当年茶马古道上一段十分艰苦的行程
国道与雅西高速均从此经过
大相岭全景(图源:资阳大众网)明代状元杨升庵被贬云南
亦曾由相岭古道入滇
并留下了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著名诗句
泥巴山上的茶马古道(图源:百度)古道废弃后,行人稀少,年久失修
更增加了它行走的难度
但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
这段隐没在大山深处的古道
却以它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
和较大的翻越难度吸引了众多的徒步爱好者
09孟获城
说起孟获城
很多人都以为是一座古城
其实不然
孟获城是高原原生态的大草原
野生大熊猫的放归地
孟获城全景(图源:美篇)而之所以称之为“孟获城”
则是因为这里是三国时期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古战场
云雾缭绕的红石滩(图源:百度)曾经的古战场如今早已成为
一片荒芜的草地
而自然孕育出的红石滩、月亮湖等美景
却依旧在这片土地上
等待着游人的到来
金秋时节的月亮湖(图源:百度)10腊八斤沟特大桥
从成都开往西昌方向
在雅西高速上邂逅的第一个重难点工程
就是腊八斤沟特大桥
其10号桥墩更有着“亚洲第一高墩”之称
云雾缭绕的腊八斤沟特大桥(图源:新浪)驾着经过腊八斤沟特大桥
由于全桥桥面、基座等加在一起
使得全桥平均高度在多米
汽车如同在高空中飞驰
云雾中大桥若隐若现,蔚为壮观
11铜厂沟万亩珙桐林
荥经秘境——铜厂沟(图源:航拍四川)铜厂沟万亩珙桐林对很多人来说
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景点
这里几乎没有被开发过
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
四川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榜单
植物“大熊猫”——珙桐(图源:航拍四川)风物荥经
◆◆◆◆
荥经县内山重水复
资源繁多,除了荥经瓷器
荥经县还有有许多自然的馈赠
01荥经天麻
荥经天麻品肥大坚实,椭圆形,略扁,
顶端有红棕色或红色芽苞,俗称鹦哥嘴
荥经民谣“鹦哥嘴,红挞帽,荷苞形
玉带缠腰,细皮嫩肉半透明”
形象概述了荥经天麻的典型特征
荥经天麻(图源特产网)荥经天麻与荥经历史齐名
早在清代就远销省内外
有药材公司不辞万里来荥经县要求调供荥经天麻
以供远洋客轮和外宾需要
天麻不仅有熄风止痉、平肝抑阳、祛风通络的功效
炖在肉菜里也是奇香
感兴趣的伙伴记得带点回家!
02荥经*牛
荥经*牛全身肌肉结实紧凑,各部匀称
结构良好,皮薄而富于弹性
被毛多为*色、棕红色,质细呈肉色
形状多为芋头角,为川产优质*牛品种之一
荥经*牛(图源中国特种养殖网)荥经县属气候较温和,雨量充沛
土壤湿润,牧草丰茂,终年不缺
且有大量的玉米秆、壳、豆秸和稻草等农副产品
丰足的饲草条件给牛只
良好生长发育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基础
03荥经茶叶
荥经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尤以边茶著名西南
边茶是藏族同胞熬制酥油茶的主要原料
也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俗称:“宁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
宁断三日粮,不缺一顿茶”
可见茶对藏族同胞的生活非常重要
喜欢喝茶的旅人来到荣经
一定要尝尝这风味独特的边茶
荥经茶叶(图源特产网)舌尖荥经
◆◆◆◆
01荥经挞挞面
荥经挞挞面是荥经县的特色小吃
挞挞面走过了近八十年的岁月
口味多元不仅有“三鲜”、“杂酱”、“酸汤”(酸菜)
还有牛肉、排骨、海味。
正在制作的荥经挞挞面(图源百家号)漫步在荥经大街小巷
四处可闻“劈里叭啦”甩挞挞面声
家家面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飘香
不由你不止步,不由你不馋涎欲滴
这便是荥经人的最佳早点“挞挞面”的魅力
荥经挞挞面(图源百家号)02荥经棒棒鸡
荥经棒棒鸡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县城内主要有“周鸡肉”“文鸡肉”
“王鸡肉”“陈鸡肉”“赵鸡肉”、“陆鸡肉”等较有名气
而在全国范围内,更有“廖记棒棒鸡”
“棒棒鸡传奇”等品牌名声在外
浇汁的荥经棒棒鸡(图源百家号)03荥经椒盐饼子
椒盐饼子是荥经传统名食
乃酥锅魁的代表,俗称“千层酥”
香、脆、进口化渣是椒盐饼子的主要特色
荥经椒盐饼子(图源百家号)焦饼是荥经有名的传统小吃
当地人叫“焦巴儿”,有1、2厘米厚
直径大概10公分,手感很沉
表层焦*色,饼面一层芝麻
中间一层层的有几十层,夹杂着葱花馅料
外酥外酥里嫩,喷香爽脆,回味无穷
椒盐饼子(图源特产网)行摄荥经
◆◆◆◆
成都-荥经周末2日自驾游线路推荐
D1:成都-成雅高速-蒲江-石象湖-雅安-荥经-云峰山-开善寺-荥经县博物馆-严道古城遗址,全程公里,宿荥经县城
D2:荥经-龙苍沟镇-龙苍沟风景区-荥经-成都,全程约公里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人力资源报文旅中心
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人力资源报文旅中心授权转发
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吕萌萌校对/牟玉叶审核/杨友元监制/褚作远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其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S.主要参考文献:
1、荥经县人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