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一次是改革开放,一次是脱贫攻坚。”72岁老*员欧*鹏语出惊人。
“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能等到今天,国家帮我们把路修到了家门口,帮我们找项目来做,帮我们改善了电网,帮我们解决了饮水问题……”欧*鹏拉住记者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平涂村
今年72岁的欧*鹏是黎平县平寨乡平途村人,作为一名老*员,花甲之年仍然身体力行、带头做事,养殖猪、牛,种植天麻、虫茶,村里发展的产业,他都有在做。
欧*鹏说:“脱贫攻坚,不是等靠要,而是要自立更生和自主脱贫,我还能动,国家又有那么好的*策,一定要支持。”。
据了解,欧*鹏年轻的时候,一直喜欢尝试,非常好学,跟外面的能人学手艺技术,自己还捣鼓过虫茶种植研究。据老人回忆,80年代那会儿,收音机盛行的年代,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老人就通过收音机自己学习虫茶养殖技术。“当时没人教,都是通过收音机来学习。”靠着收音机里面的片段信息,欧*鹏自己捣鼓,硬生生把养殖虫茶的技术给学会了。
虫茶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用我的这门‘手艺’,带领乡亲们致富。”欧*鹏说。
年,脱贫攻坚战场来到了平途村,如何选择产业发展?成为了村里的重大难题,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呢?人们想到了仍然健在的老人。
一门手艺,养活一村人,从前有想过没有做成,如今扶贫*策的实施,老人重拾了旧梦。
欧*鹏展示虫茶
“没想到年轻时候学来的本事有了用武之地。”欧*鹏感慨说。现在,他成为了村里的虫茶种植技术专家,只要有人来学习,他都愿意手把手教。
“养殖虫茶,经济效益高,是一种很好的产业选择。”驻平途村第一书记杨海成说。
为此,以虫茶、天麻为主的种养殖产业,成为了平途村的主打产业,也是该村独具的特色产业。
老人展示天麻
20岁那年,产业致富萌芽催生,50年后,虫茶花开平途大地。
如此神奇的虫茶到底是什么?
虫茶在我国的生产和饮用有悠久的历史,属我国湘桂黔山区特有的林业昆虫产品,深受东南亚、港澳华侨的青睐,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出口的名牌特种茶。虫茶是昆虫食叶后排泄的虫粪粒泡制的奇特饮料,入口清香凉爽,余味怡思,润喉益腑,其味甚佳,且具保健功能,是闻名国内外的特种饮用佳茶。
虫茶产自绿色无污染的原始山区,主要有化香虫茶、白茶虫茶、三叶虫茶。虫茶是由化香虫取食化香叶、米黑虫取食三叶海棠所产,虫茶颗粒普遍细小,色泽有黑有褐。化香虫茶是产销最大、饮用最多的虫茶,又以贵州高海拔多云雾之处所产为佳。
云上平寨
平途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西北部,海拔米,高海拔山区,寡日照,多云雾,因常年云雾缭绕,平寨又有“云上平寨”之称谓,其独特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虫茶养殖。
“一斤天麻卖元,一斤虫茶至少可以卖到元钱。”年以来,平途村发展种植天麻平方米,虫茶项目平方米,名贵中草药和小小虫茶落户平涂村家家户户,成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法宝。
目前,产业种植已经产生效益,天麻种植每平方米土地可以产值元;虫茶的收益更高,管理好的一年有1-3万元的收入。“我们种植的产业,由清江公司统一收购,根本不愁销路。”杨海成说。
产业发展带动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年以来,通过国家扶贫项目资金支持贫困户开展天麻种植平方米,虫茶项目平方米,蔬菜种植亩,引进种植中药材(三叶木通)亩,豪猪养殖80头,实现产业覆盖全部贫困户。
依托产业发展,助推群众增收,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村中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和就业选择,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年,平途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额6.6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正海
编辑胡莹
编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