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长周期的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剧烈的浮动。药食同源的人参、石斛、天麻、三七等,日常的蒜、姜、蒜苔、猪肉等。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先看两个案例。
年的时候,去云南的保山,当地的村民都开始种植一种叫水草的植物,我也跟着去看了一下,原来是石斛,当时铁皮石斛枫斗几千元一斤,种植一亩的成本要六万元左右。说是广东福建的老板签了收购合同,成熟后回收,很多人都是贷款几十万种的。之后铺天盖地的宣传,石斛成了家喻户晓的“神仙草”,第一批种植户也赚到了钱,周围的邻居和村子也都跟风种了起来,高价地买种苗,上设备,农户担心收购价格签低了,也就不再签收购合同。然而好景不长,很快许多地方都开始种植石斛,几年的时间,石斛价格一落千丈,许多农户血本无归。
第一批收购合同回收石斛的石斛商、提供设备硬件的物料商和提供石斛种苗的种苗商赚得盆满钵满,农户血亏。
今年的生姜的地头价格不到0.5元,去年高于5元,有的农户干脆不挖了,留在地里。
以前姜和蒜的存储都是农户自己进行,放在山洞或是地窖里。后来有了冷库,农户也就不再自己存储,而是出土后直接批发给冷库。而姜和蒜的产区又非常集中,基本都进入了几个大的冷库。而平时超市或是市场卖的姜和蒜都是冷库出来的,这样冷库就可以影响价格。
比如姜下来了,冷库先不收购,市场一时间消化不了多少,农户卖不出去,又没有地方储存,就开始降价,等价格到了最低点,冷库开始收购,此时农户已经恐慌,不再敢抬价,只求卖出去。而收货期结束之后,姜的价格再抬高。
市场经济状态下,一定的价格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的价格波动背后几乎都会有资本的影子,根源在于资本的嗜血性,农民辛辛苦苦付出地汗水,只是白白地在给别人赚钱。
共同富裕,农民增收。要警惕资本的垄断,让优质资本进入,打压投机资本,让农产品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