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走进雷公山脚下的脚尧村,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绿叶变金叶!”脚尧村拥有茶园亩,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万元的收入。
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
“我们吃上了生态饭,挣上了生态钱,这得感谢‘四联双增’为我们村集体经济保驾护航。”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支部书记匡正湖说,发展茶叶等绿色产业让大家过上了小康生活,通过“四联双增”让产业实现良性发展,步子迈得更稳了。
匡正湖说的“四联双增”,就是年雷山县大力推广以*组织联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家庭经济、家庭经济联保险金融,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户增收的“四联双增”工作,进一步带动村民有效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为做好“四联双增”工作,雷山县把全县个行*村按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标分为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方式,建立县领导帮助联系、县直帮扶单位结对帮带、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包保的工作机制,在组织保障、资金帮助、项目扶持、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
雷山县大塘镇也耶村,茶技员指导新手采摘茶青。
同时,强化资金扶持保障,结合惠企舒困*策落实落地,坚持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针对茶叶、天麻等林下产业推出“乡村振兴贷”、“生态民宿贷”金融扶持*策,对县内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用途符合要求的贷款进行贴息补助,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
此外,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并将村民参与村级集体产业发展获得积分与分红挂钩,激发了群众共同参与村集体产业发展动力。
年,全县茶园面积16.3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天麻种植面积达2.8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21万亩次,产量17.76万吨,产值达6.1亿元。全县个行*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部达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村25个,带动了10余万村民共同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
编辑张弘弢
二审尚宇杰
三审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