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记者从年全省菌材林建设暨菌材供保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为有效保障林下种植天麻、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菌材保供工作,大方县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菌材林基地建设,充分挖掘森林间伐潜力,有效提升林分质量,多措并举做好菌材林建设暨供保工作。
大方县安乐村天麻种植基地,培养天麻种植菌材。
加强菌材基地建设,夯实菌材供保基础
大方县是全省林下种植天麻、冬荪、食用菌的重点县,近3年来平均每年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林下种植对菌材的年均消耗量在4万吨以上,80%依靠从省外购进木材。为了保障林下种植产业的长远发展,大方县委、县*府高度重视菌材林基地建设,组建了天麻和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谋划产业和菌材林基地建设,确保林下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年至今,依托长江防护林三期项目、森林抚育项目、低产低效改造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等,建成以竹柳、桦木、栎类、板栗、皂角等树种为主的菌材林基地面积12.4万亩,夯实菌材供保基础,保障林下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森林间伐利用,有效保障菌材供给
根据抚育间伐区域的样地调查限时,在郁闭度0.75的林地内,采用13.59%的间伐强度,平均每亩可出阔叶材蓄积1.09立方米,按出材率50%计算,可出材0.55m?,重量约公斤,能满足0.5亩林下种植天麻、冬荪的用材。按全县“十四五”期间年度森林抚育间伐采伐限额m?(商品林m?、公益林m?)计算,年及以后每年预计可开展森林间伐面积约2.6万亩,能满足1.3万亩林下种植天麻、冬荪的用材,降低对外购木材的依赖性。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林下种植成本
目前,按全县市场价格,就地取材平均木材收购价格元/吨,平均每亩出材价值.5元,相比从县外异地调运木材元/吨的价格,每亩产出木材成本降低.5元,按每亩林下种植天麻、冬荪40平方,需耗材0.8吨计算,就地取材每亩林下种植天麻、冬荪可节约成本元;按全县每年可开展抚育间伐面积2.6万亩,就地取材发展林下种植1.3万亩一年可节约木材成本余万元,可为广大发展林下经济的经营社会主体节约一大笔成产成本。
间伐提升林分质量,促进森林健康发展
科学开展抚育间伐。合理调整林分密度,特别是把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合理降低20%左右,有效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林分趋于乔、灌、草稳定群落结构发展,促进林分有效进行光合作用,便于林权权利人和护林员等对林分的管理和保护。利用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收集和利用林下枯枝落叶发展林下种植天麻、食用菌、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既能清除林下火灾隐患提高林分质量,又能促进生态和产业双提高、双增收。
科学指导抚育间伐,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通过科学抚育间伐拓展发展林下经济空间,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流转林地抚育间伐,按全县每年发展林下种植天麻、冬荪及食用菌面积5万亩,每年每亩林地流转费50元计算,可为当地群众增收林地流转费万元。按平均每亩出阔叶材公斤、木材收购价格元/吨计算,平均每亩出材价值.5元,平均每年实施森林间伐2.6万亩计算,就地取材可为当地群众增收余万元。通过抚育间伐有效吸引社会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按每年每亩林下种植天麻、食用菌等平均需用工8个、元/工日计算,每亩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务工收入元,抚育间伐面积实施林下种植天麻、冬荪及食用菌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务工收入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
编辑唐怒娇刘蓝婴
编审方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