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黔东南日报ldquo天麻大王r [复制链接]

1#

艳阳高照,山风徐徐。春天的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生机勃发,绿意盎然。

3月25日中午,记者随着雷山县方祥乡世章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华来到陡寨村,寻找雷公山“天麻大王”李世章的故事。

“父亲在山上的基地,我们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才到达。”李振华指着寨子对面山顶说。

陡寨村,以住地陡峭而得名,苗语称“排耕”,意为鸡坡之意,海拔米,地势陡峭,也有“陡寨跌死鸡”之说。

村寨下有一条小溪,小溪除有两段略平形成河床外,其余都由数个梯级瀑布组成。位于溪流上游,有雷公山第一高瀑——乌茫瀑布,乌茫瀑布之上,有块缓冲地,叫新溪头,海拔余米。

这缓冲地是“天麻大王”李世章的基地,处在原始森林里,有清流潺潺的小溪,地面囤积着厚厚落叶。

三个小时之后,记者在基地上看见了忙碌中的李世章。

“不能放松,天麻伤到了就不值钱了。”71岁的李世章还在与工人们一起,用双手细致地挖天麻,对天麻的挚爱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中。

一提起天麻,李世章不禁想起第一次与天麻的结缘。

陡寨村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坡度陡,田地产量低,加上交通闭塞,大家生活十分困苦。

李世章和当地大多数村民一样,因为生活贫困,经常深入深山老林内寻找各种野生中草药拿去卖钱。

年,27岁的李世章挖得一斤天麻到凯里卖,换来斤粮票,换得了一家人的一个月生活开支。从此,天麻成为上山寻药的李世章眼中的“金疙瘩”。

野生天麻毕竟有限,长年的寻挖,李世章和村民们所寻到的野生天麻越来越少,有时几天下来都挖不到两三斤。于是,当地村民就尝试将挖来的野生天麻进行培植,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李世章也是尝试种植野生天麻失败者之一。不懂得天麻种植技术的他,种了却没有预想的好收成,有时甚至颗粒无收,但是他却不甘心就这么失败。

正是不甘心,给李世章带来了机遇。

年11月10日,李世章进雷山县城赶集,路过县农业局时,看到一张天麻种植培训公告。

培训公告对李世章来说,是一次及时雨。他背着麻袋随公告指示,找到了培训会场并悄悄走进去,在会场的角落里做起了一名旁听生。

李世章的突然来访,引起了学员的好奇,引发了一时骚动。

时任雷山县农业局局长的文清林走过来问李世章,在了解他的情况后,同意并安排他参加当期培训会。

这次培训,让李世章抓住了种植天麻的一个关键。天麻的生长条件,是与蜜环菌息息相关。同时,他欣喜发现,家乡的恶劣环境竟然是蜜环菌生长的最好条件。

“我用培训会发给的种子培育,第二年就有收获了。”年,李世章就收获了多斤的天麻,他成为了村里第一个种植天麻成功的人,也是同期培训学员种植成功的人。

年,李世章开始大面积种植天麻,并用自己掌握的天麻种植技术,带动村里70多户农户种上了天麻,并获得了丰收。

经过四年的种植,品种出现自然退化,所种植出的天麻品质远不如前,得不到市场接受,村民们的收入直线下降,并纷纷放弃天麻种植。

不甘失败的李世章不愿意就此放弃,村民不种了,但他却坚持了下来。而这一坚持,就是16年。

16年里,从成功到失败,从失败到成功,这里面的次数李世章已数不清了。

每一次失败之后,李世章坚信,既然曾经种植成功了,那么只是现在的方法还不对。只要找对了方法,一定能行。

为了种好天麻,李世章几乎都泡在基地里,还带着妻子和儿子吃住在山上。

有一次,李世章无意中看到一本书,书上表述:“培育种植天麻,需要在日出前入土才能存活和繁殖。”

那时候,李振华才三岁。一天凌晨四点多,李世章照着书本的方法去育种。他轻手轻脚地起来,悄悄掀开编织带的门帘出去。虽然这个方法没有让李世章种植成功,却让他排除了一种错误的选择。

16年间,李世章从天麻的生长土壤调节、蜜环菌培植、人工授粉等环节入手,一一做实验,一一做尝试,耐心摸索,年,他成功掌握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

年,李世章就扩大了种植面积,达到了多平方米,年纯收入10多万元,生活有了新起色。

李世章培植天麻成功的消息在迅速传播,台江县南刀村村民李国方、李兴章等纷纷跑到李世章家来取经,学得了技术并回家都种植成功了,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李世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辛苦实验出来的培植天麻技术都无私教给了大家。”陡寨村*支部书记李玉勇这样说,李世章在陡寨村积极推广天麻种植,带动了村里32户贫困户种植天麻,总面积达到平方米,让贫困户达到了稳步脱贫的效果。

无论是在陡寨村,还是在格头村,或是距离更遥远的种植户,只要想来跟李世章学习种植天麻技术,他都是无偿给大家作技术指导,甚至到现场手把手地教农户种植天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陡寨村村民心中,李世章是一个实实在在、真心真意帮大家脱贫致富的人,是一个心里装着大家的人。

在雷山县方祥乡世章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室抽屉里,李世章的先进*协委员、先进人大代表、“致富能手带头人”、“科技十佳标兵”等十几张荣誉证书被安静地锁着。他说:“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荣誉,我只希望天麻产业做强做大,光是我一个人种着几百亩不算什么,要有种千亩万亩的办法,让大家都可以种上天麻,一起走向脱贫致富。”

如今,李世章的乌杆天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亩,销售到了全县各乡镇,销售到了黎平县,销售到了云南丽江……天麻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

李世章,是名副其实的“天麻大王”。

30年多来,李世章一心放在天麻种植产业的发展上,不仅使自己收获了财富,也带动数千户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李世章便是这样的人。(刘*王晓梅)

原文刊载于黔东南日报年4月3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