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走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市涌现出了一批“新农人”,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让“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有了更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些新农人用青春、汗水和智慧浇灌希望的田野,在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做法,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
兴农村首先要兴农人。近年来,我市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兴起了新时代农村“双创”热潮,有效解决兴农村的人从哪里来的问题,这一批创客正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广大乡村也因为这一批创客的加入正在发生巨变。
80后创业者把葡萄“玩出”新花样
创客:王海
创业经
种植:种植葡萄品种近10个,满足不同人群品味和价格需求
销售:线下、线上卖葡萄,扩大销售渠道
营销:参加葡萄采摘节,提高基地知名度
提升:计划建设葡萄酒加工厂,提升葡萄产品附加值
深冬时节,在南江县红光镇柏山村的丰创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内,33岁的王海和家人正忙着给葡萄树修枝、施肥、清理枝叶等,多亩葡萄园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王海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年春节后他正式回到家乡创业。在这之前,王海就已经在家乡投资农业产业,只不过不像现在这样亲力亲为。
王
海
说
大学学的是作物栽培专业,所以对种植业比较感兴趣,毕业后就在成都的公司上班,主要从事农资销售,一年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后来准备在家乡发展种植业,年的春节后,他毅然辞掉成都的工作,一家人回到了家乡。
在刚刚过去的年,对于王海来说,算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他带领村民种植了多亩葡萄,7月份开始销售,短短3个多月时间,他个人就创造了10多万元的利润,参加合作社的20多户村民每户收入都增加了6万多元。
王
海
介
绍
葡萄园目前种植了红提、阳光玫瑰、夏黑等近10个品种,价格从10元到20元不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品味和价格需求。加上王海利用个人渠道,将高端品种卖到了成都,市场前景十分不错。
在葡萄的销售上,王海不仅线下销售火爆,他还积极通过互联网,利用电商、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