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细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位于德江县沙溪乡舒家村的武陵天麻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多名村民正在采用袋装无土栽培的方法栽种天麻苗。
“在这里一天的工资是多少?大家觉得在家务工强,还是外出务工好?”沙溪乡党委书记全太刚来到合作社,和务工村民拉起家常。
“上天班就有元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舒家村村民舒孟忠乐呵呵地说,“要想富,走天麻路,在合作社上班既能学技术,还能挣工钱。”
天麻是沙溪乡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该乡引进德江武陵天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乡多户农民种植天麻,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务工村民,纷纷围坐在全太刚身边,全太刚也借此机会向群众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他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大家要齐心协力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全太刚的话,让现场的群众喜上眉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一名村民激动地说:“我们希望把天麻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挣钱!”
“我们沙溪的气候环境适合发展天麻产业,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天麻作为重要的一项富民产业来发展,只要大家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就能进一步把产业做强,不仅让在家的群众就近就业,还能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吸引回来。”全太刚说。
“是呀,村里引进合作社发展天麻产业,我们不光能就近就业,还能学到技术自己种植天麻。”舒孟忠接过话茬,他表示每年在合作社务工和自己种植天麻就能增收三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甜。
“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全太刚说,“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兴旺,而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生活富裕。发展好产业既是为我们这一代开辟富路,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财路。”
“党的政策好,让我们干劲更足、信心倍增!”德江武陵天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梅洪江自信地说,“今年合作社种植规模扩大了两倍,计划育种6万斤,发展天麻3万平方米,将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发展,让大家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
不知不觉间,山间又下起细雨。放眼望去,只见山林里袋装栽培的天麻苗整齐排列,山坳上猕猴桃基地绿意盎然。绿水青山间,村民的欢声笑语久久回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聪
编辑刘煜妤
二审江佳佳
三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