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治疗眩晕症,重在 [复制链接]

1#

前几天分享了眩晕病的治疗医案,在评论区,看到了很多关于眩晕的疑问,索性,今天就一次性的讲明白,说清眩晕到底是个什么病、该怎么治,后面会附上我常用的药方。

大家应该有注意到,我称其眩晕病,那有些人就疑惑了,眩晕不是一种症状吗?有时候得了感冒会眩晕,血压一高有时候也会头晕、头痛的。

为何中医把它单独说成一种疾病呢?

能想到这点的朋友们,可谓抓住了中西医最精髓的区别。

眩晕,在西医看来,就是一种症状,临床上有七八十种疾病都是能引起眩晕的。

比如五官疾病中的美尼尔综合症、耳石症会引起眩晕;还有神经和血管的病变,比如脑梗、脑瘤、颈椎病等等;全身性的疾病,就像常见的感冒、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等等也会导致眩晕的;一些精神类疾病,常见的焦虑、抑郁、失眠等

除了上述病症之外,一些药物副作用也会导致眩晕;当然,可别忽视眩晕还能遗传,容易眩晕的人,但凡问问长辈,总能找出相关病史的。

相对于西医的复杂,咱中医就简单了,不管是哪种疾病、哪种情况引起的眩晕,统统归拢到一块,都叫眩晕病。

而且,眩晕的治疗不同于西医的先治疾病,兼带着治疗引起的眩晕等症状,中医是根据眩晕形成根本原因,直接消除病因,你说哪种治疗眩晕更彻底?

想说治疗,必须先说清眩晕怎么形成的?

眩晕,你就看成是脑窍得不到营养了。

要么就是营养不够,要么就是营养不能输送到脑子。

第一种,啥时候会营养不够?

那肯定是营养生成不足。我们知道“脾胃为后天之本”,意思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一些营养、能量,都是由脾胃化生的,一旦脾胃虚弱,气血就会生成不足,自然营养物质不够。

还有就是肾的问题。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什么意思?

就是说,肾能充养大脑,是大脑能够发育成熟、清明的营养来源。一旦肾虚不足,就会导致头晕耳鸣(脑转耳鸣)。

综上两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都会导致脑髓空虚、营养不足,出现清窍失养,而致眩晕。

像这种气血不足的虚证,临床上,我常常会用到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等化裁加减,来益气养血;

或者是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来治疗脾肾两虚的情况;

如果肾虚兼肝阴虚,往往会用到左归丸加减。

第二种,营养为什么输送不到头脑?

这主要和肝火、痰火、淤血有关。

人脑在身体的最高处,就像是山顶的战略要地。

脾胃、肾精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就像物资一样,只有顺利的运上去,阵地才会有饭吃、*心稳定。

但肝火、痰火、淤血它们就像是敌*一样,阻拦这些营养物资往头上走,反而自己去高处的阵地捣乱。

*心不定,就会飘摇动荡,就像脑窍受到扰动,就会产生头昏目眩。

上面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只是想帮助大家理解肝火、痰、甚至痰日久生热、以及淤血,都会扰动头脑,产生眩晕。

这放到中医里,也是有对应的理论支持的。

《内经》素问篇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就是说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医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后世医家朱丹溪也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他们的经验都说明了痰,不管是痰湿、痰火,都会导致眩晕。

明代杨仁斋著《直指方》中载有"瘀滞不行,皆能眩星”,明代汪机《医读》中亦载有“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量”,也都说明了淤血阻脑络,导致眩晕。

当然,还有气滞的情况,气就是一种激发身体运作的动力,一旦气滞不行,营养自然也到不了头上。

总结下来,无非就是肝火、痰湿、痰火、淤血、气滞引起的眩晕,终归跑不掉这几个病因。

那治疗自然也是辨证论治。

肝火旺、肝阳上亢,就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湿型的,主要就化痰祛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如果痰湿生热的,痰热交织,就用*连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淤血型的,就以活血化瘀为主,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当然,这些都只是常见的眩晕类型,但生病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大夫看病可不能拘泥这些,必须做到辨证准确、临证加减。

好了,到这,基本上眩晕的形成病根和辨证治疗就讲完了。

但治疗及用方,今天只是总结性的说了说,在以后得文章中,我会结合具体的医案,根据症状表现等等,来详细阐述每个方子的应用,请大家期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